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摘抄 > 散文摘抄 > 龙应台散文语录有哪些

龙应台散文语录有哪些

时间:2016-01-23 04:53:36编辑:赵小虎

  导语: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龙应台散文语录有哪些,欢迎借鉴!

  1、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2、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3、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

  4、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5、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6、不要忘记这些过去的记忆,因为这些记忆,会跟着我们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过,它们不再像我们儿时那么的明显。

  7、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8、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9、你我还会这样相聚吗?我们会不会,像风中转蓬一样,各自滚向渺茫,相忘于人生的荒漠。

  10、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行走,身上没有一个包袱,手里没有一张地图。

  11、很长时间后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力量在战斗,而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在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争斗。

  12、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13、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恶事,没有必要让两岁就开始直到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

  14、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15、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

  16、于是可能在某个微雨的夜晚,一盏寒灯,二三饮者,在觥筹交错之后突然安静下来,怅然若失,只听窗外风穿夜林肃肃山川一时寂寥。

  17、中年人的沧桑中,总有一种无言的伤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远行,却只能目送,无法挽留。

  18、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寂静,这是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19、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0、爱不等于喜欢,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21、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22、文化不过是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渗透在生活的实践中。

  23、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24、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

  25、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26、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心中渐渐有一分明白,如月光泻地。

  27、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一只漏沙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28、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29、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30、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个人简介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

  1974年毕业于台湾的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1994年,出版《人在欧洲》。1998年,龙应台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1999年,她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2010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台湾“文化部长”。

  

创作特色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身为爸妈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必经的路程,她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了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她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龙应台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龙应台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龙应台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龙应台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