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好词好句 > 佳句摘抄 > 电影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影评5篇

电影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影评5篇

时间:2018-07-03 11:11:55

《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1):律师版的唐吉坷德(这不是影评)

这不是影评,只是观影随笔


《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2):原谅彼此的错行是第一法则

硬盘里存了太多电影,有的看片名还知道当初为什么下载,以及叮嘱自己某天一定要看,有的则完全忘了之所以下载的原因,完全不知这部电影将要给我讲述一下怎样的故事。

《罗曼先生,你好》就属于后者。

在打开了几部电影看了一两分钟后就不耐烦退出的周末晚上,在已经九点半只想找点愉快消遣的时刻,我以为我会看不下去,也做好了只看一半另一半明天再看的打算。谁知,我竟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并且迫不及待要来写点什么。

丹泽尔•华盛顿上一部新片《藩篱》,因为实在太过话痨,我只看了一点就放弃了。刚看到这部影片开头又是这位曾经的影帝时,心下也有点一紧--不会又像上部电影那样不讨喜吧?

幸好,没有。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理想主义斗士,为促进美国法律的改革孜孜以求努力了许多年,放弃了进大律师事务所的机会,抵抗了很多诱惑,清贫甚至潦倒,却始终不忘初心(这个大词送给他才真是合适)。一次受理案件过程中,他的当事人不幸在狱中身亡,他利用当事人之前透露的信息得到赏金十万美金,给自己买了三套西服,两双新鞋,请心仪的女士吃奢华的晚餐,甚至打算搬进新的公寓,在新老板手下也当上了领导者,人生活到现在突然转向,他仿佛看到若干美丽的新风景,并准备张开双臂与之拥抱,抛弃以前那种虽满怀理想却苦不堪言的旧生活。

新的案件又来了。这次他的当事人竟然就是接到线索被捕的那个杀人凶手,他因此得到赏金的犯人。那人指名要他做辩护律师,只有一个目的--让他也住进这个自己逃不掉的笼子,让他身败名裂。

罗曼先生在惊慌失措打算逃跑的路上,接到玛雅--那个他喜欢的女人的电话,对方一直把他当偶像崇拜,他也在对方的赞美和景仰之中幡然醒悟,决定以此事为契机,打一场史无前例的官司--自己起诉自己,自己为自己辩护,以此推进法律改革。

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打算以身祭法时,非法之徒却一枪击毙了他。所幸他的新老板,一个精明能干又良知未泯的年轻人接过了他几乎从不离身的大箱子,开始艰难却光荣的斗士之旅。

片中从未露面的威廉当年在法学院课堂上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是宽容?它是人性的后果。我们都由弱点和差错构成,我们就当相互原谅彼此的错行,那是自然的第一法则。

罗曼先生也有弱点,也犯过差错,但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弱点,并不惜付出一切来弥补自己的差错。

在威廉的葬礼上,威廉的遗孀提醒罗曼好自为之,他说: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部,而在我们心中。也真是发人深省,如雷贯耳。

影片中,新老板乔治居然没被自己的职业完全吞噬了信念与良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正是这样的奇迹,给人力量和温暖,让人相信希望永远在明天。

现实世界中,太多的人“溺在浅滩”,被自己的欲望和局限绑架。我们需要罗曼先生这样的人冲在前面,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坚韧与美好,善良与可爱。我们会被诱惑暂时冲昏头脑,但我们都和乔治一样,没有完全忘记当初的信仰,还愿意为之放手一搏。在和自己心中的敌人以及外界敌人抗争的同时,我们需要这样的光芒照进黑暗,给自己一些鼓舞和勇气。

感谢《罗曼先生,你好》。

《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3):罗曼先生,你好

therealenemiesarenotoutside,theyarewithin.

特立独行的他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与外界却格格不入,大众和潮流终将他的棱角磨平,厄运也悄然缠上了他。当这位罗曼先生讲述他的理想时,我差点以为这是部励志片,可影片后程的凶猛发力让人难以招架。其实我们都是罗曼先生,我们的理想也大多脆弱,在现实中有些或许坚韧了,但大多依旧在挣扎。

《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4):君子罗曼——丈量理想与现实的斗牛犬

手握两座小金人的丹泽尔·华盛顿是现今好莱坞最优秀的演员之一,然而在本届奥斯卡上5位被提名的男主角中,大家更多在关注DDL的谢幕,狗爹的整容式演技,甜茶的颜和他的未来。丹泽尔华盛顿成了最没存在感的那个。

《罗曼先生,你好》是他第8次被学院奖提名的主演影片。

如果你看过黑泽明的《生之欲》,你就可以发现这故事就是一个黑人版的《生之欲》,黑泽明的志村乔和吉尔罗伊的丹泽尔·华盛顿都在剧中强调了同一个母体:有信仰的人不会迷失。

黑泽明的信仰是渡边科长的兢兢业业,而罗曼的信仰就是以正义、公平、人权斗士为己任,用自己的方式去伸张正义。

而两个片子所不同的点在于,《生之欲》的信仰是作为一个人物的前史来阐述,正片聚焦人物生命最后面对死亡的内心挣扎。《罗曼先生,你好》则更注重于人物如何去实现信仰的外化以及理想与现实的肥与瘦。

对于这样一部主题先行的电影,其文本的核心矛盾就主要来源于罗曼先生的人设——律师。既然作为一份职业,法律就不仅仅是一种成为一种用来伸张正义的手段,同时也是谋生的工具和手段,那么一切就不那么简单了。

就拿影片中涉及的辩诉交易来说,这是是一种既有利于诉讼经济又极容易危害公正的法律制度。一方面因为刑事侦查的客观困难,另一方面出于节约诉讼资源的考虑,世界各国都有辩诉交易制度,即以被告人认罪换取较轻的刑罚。中国叫做“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这种制度的弊端在《罗曼先生,你好》中表露无遗。德瑞尔并没有开枪杀人,他想以检举卡特的藏匿地点并出庭作证来换取从轻处罚。罗曼借此希望以过失杀人罪处刑三到五年,检察官却认为必须以故意杀人罪判刑十年。交易不成,信息泄露,才有了后来的德瑞尔被害和罗曼举报卡特领取赏金的情节。

显然,罗曼看到了检察官依赖国家权力的强势达成的一些辩诉交易案例有损公正的实质,在坚持与改变中绕了一大圈,最后又回到原点。于是决定以自己为被告,就是影片开头那一段打字的画面,揭露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荒唐。

可他在身体力行的琐碎小事中对人情淡漠,缺少起码的同理心。比如跟安检员开盗版音乐的玩笑,同法官硬怼,不自量力的联络检察官,这些都在强硬、强迫的去证明自己:因为我正义,所以我高贵,因为我高贵,所以我能代表你,干预你。这是典型理想主义者通过妄想的自慰,而一个个案件的委托人只不过是为其那个高大上目的的素材储备。

如果理想终有被现实所吞噬的那一刻,要么重生,要么毁灭,罗曼用自己的死告诉大家道德宇宙的弧线漫长,但总归偏向正义。

如果不是带着主题先行的目的,你很难不在一串串法律术语中睡着。毕竟高大上的信仰如果没有丹泽尔·华盛顿的演绎,唯一的看头可能只有律师的爆炸头了。

当然喽,作为本片挑大梁的丹泽尔·华盛顿从来不会让人失望。包括导演,可以看出他们对罗曼的人设铺陈是花了心思的。

有一个体现心思的最好细节:斗牛犬雕塑。

《罗曼先生,你好》观后感(5):理想主义者需要的是同盟者

在即将选择新方向的时候,看到《罗曼先生,你好》,好像是与自己的对话,选哪条路走?

RomanJ.Israel,由据说黑人届王子般存在的丹泽尔华盛顿饰演,演技自不必说,跟他配合的是饰演乔治皮尔斯的科林法瑞尔,反而给我更大的启发。

跟现实周遭相似,大部分人从内到外的麻木的适应着环境体制,然后依照规矩流程办事,习惯性选择无视那些需要被关怀的人性,同时也总有一些格格不如的人,比如男主RomanJ.Israel,年轻时代曾为人权运动奔波,恐怕是厌倦世俗选择了做幕后人,然后也真有识货的律师愿意跟他合伙,之前律所里的这种微妙的平衡,保护着他不用与外界过多的接触,专心在自己的天地里。一旦脱离现实,在愤世嫉俗与深藏幕后的综合作用下,他自然就会变成很难与人沟通正常交流的人,他坚持的那一套至少从表述上已经过时,演讲时年轻人无法理解他的用意,NGO的实习生无法理解他到底要干什么,流水线上的律师、警察、检察官会因为他的固执产生口角和争执。

影片中罗曼的历程,其实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历程,曾经为了理想而奋斗,然后躲进舒适区,直到舒适区被打破,不得不面对现实,固执着做着自己,结果遭到现实来自方方面面的打击,路只有两条,要么适应环境,要么做回自己,选择任何一条都是艰难道路,得头也不回,心无旁骛。罗曼先生挣扎的结果选择做回自己,但还是为自己一时的动摇付出了代价。通过与NGO的Maya的对话,来表现罗曼从抗拒、接受改变到做回自己的过程中心态的变化和价值取向。

纵使他是真的知道体制下那些被剥夺人权、被无视的底层人的痛苦,他也深知社会机制是怎样运作的,所以才会总这样愤世嫉俗。他想要做对的事,而不是流水线作业的生意,他需要的是一群懂他的同盟,帮助他实现应付现实,所以那些帮着理想主义者适应现实,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识货的合伙人、秘书、NGO的工作人员还有新Boss乔治皮尔斯们就显得更有价值。乔治皮尔斯是个吃法律饭的生意人,依靠着这套system生存发财的人,能被罗曼的前合伙人选中想必也是看重了存在于内心的理想主义与现实的执行能力,能够继续成为罗曼的同盟者保护者,正是这个乔治皮尔斯,不会因为罗曼不怎么Nice的表达就无视他的才能,也正是乔治皮尔斯一直在听他说话和试图跟上他的脚步,总是要跟罗曼说自己的各种计划,在罗曼先生坚持不住在外表上忙于适应环境时,询问他集体诉讼进展,也是乔治皮尔斯会在罗曼离开之后,组织公司资源将他的意愿实现。

影片中最后一段,也是乔治皮尔斯提着罗曼的皮箱走进联邦法院递送诉状,继承了这个死去的理想主义者的坚持,想必也肯定是经年累月,花费精力人力可想而知。